科技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4月26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支持的“人工智能(AI)驱动食品产业变革与升级”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也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抢抓机遇、弥补短板、防范风险等内容提出意见建议。对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陈铮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机遇和挑战并存,不同学科和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优势和趋势日益凸显。围绕食品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探索发展的初期阶段,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此次专题论坛活动的设置旨在缩短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差距,推动人工智能与食品安全碰撞出火花,为食品相关领域创新研究提供应用和理论依据。
会上,北京物资学院院长左敏围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升的经验进行了介绍。他认为,谈人工智能离不开几个话题,一是“科学”,二是“技术”,三是“我们要干什么”。科学和技术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依托人工智能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痛点,助力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提升则在于实现大数据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及溯源,即融合国抽数据和产业数据,实现数据驱动下的食品供应全链条智能安全监管;利用智能算法,实现对潜在食品安全风险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的预测;利用数据加密、智能合约等技术保障追溯数据的可信采集、存储和共享。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未来食品产业将面临劳动人口紧俏、劳动成本激增等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需利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提升食品产业效率,最大限度挖掘资源效用。”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表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产品表达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制造工艺数字化、制造系统数字化,即实现对食品本身的系统性数字化表述,构建食品储运、加工过程、人体消化代谢的数字化模型,进行食品组分设计、结构设计、风味设计等。
基于视觉的食品智能化分析及应用情况如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2024年‘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将 AI FOR EVERYTHING(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作为技术突破之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闵巍庆说。目前人工智能在食品科技中的应用包括烤肉香味还原、味道识别、健康饮食推荐、烹饪智能机器人研发、食品安全监管强化、食物浪费管理等。随着学术界相关工作成果不断涌现,未来用计算方法对不同来源食品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推动食品和营养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将更新迭代。
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讲师丁浩晗对人工智能在乳制品行业及食品安全领域应用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实现从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向高营养、高品质生产转型已成为当下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比如,自今年1月1日起,新西兰乳制品对华出口实现完全零关税,如何应对挑战成为摆在国内乳品企业面前的难题,依托智能化手段提升乳品品质在线监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记者 宿志红